“中國經濟從內外市場環境來看,進一步大幅下挫的可能性不大。中央政府進一步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的空間仍然較大,盡管貨幣政策效果在下降,但還有空間。預計三季度和下半年中國經濟將維持在6.5%左右的中速增長趨勢。”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黃志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昨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9%,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微低于臨界點。
黃志龍認為,PMI指數再次下降到榮枯線以下,說明中國經濟依然面臨著較大壓力。三季度,中外投資者和企業家對于中國經濟的信心依然會比較悲觀。此外,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也已經掉頭向下,這說明除了一線和部分二線城市外,全國大多數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前景依然不容樂觀,房地產開發商依然比較謹慎,去庫存壓力仍然較大。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至6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46631億元,同比名義增長6.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0%),增速比1月份至5月份回落0.9個百分點。
雖然上半年經濟運行平穩,但民間固定資產投資依然不容樂觀。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至6月份,民間固定資產投資158797億元,同比名義增長2.8%,增速比1月份至5月份回落1.1個百分點。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占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61.5%,比去年同期降低3.6個百分點。
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6月份以來,房地產銷售、民間投資、制造業投資等指標持續下行,僅靠財政支出推動的基建獨木支撐,第三季度經濟增速下行壓力較大,穩增長訴求凸顯。受菜價升、豬肉價降、油價下降影響,第三季度CPI將延續溫和回落。
除內部影響外,近來國際市場中此起彼伏的黑天鵝事件,也使得下半年或將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
黃志龍認為,從國際經濟環境來看,最新數據表明,美國經濟并不如預期的那么強勁;而英國退出歐洲公投已經影響到國際資本對于歐洲經濟前景的擔憂;此外,日本經濟仍持續低迷,巴西、俄羅斯等新興市場國家仍然處于經濟衰退之中。綜合來看,全球經濟的疲軟也將影響到中國出口的外部需求,降低出口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