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創新創業企業由于抵押物少,很難獲得銀行貸款,這也使創業者顧慮重重。今后,這一融資困局將打破。昨日,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下稱“國投”)對外宣布,國家發改委、國投、中國投融資擔保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投保”)已簽署《戰略性新興產業融資 擔保風險補償金合作協議》,三方將共同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開展項目融資風險補償試點工作,京津冀、上海、廣東珠三角、武漢等8個試驗區將首批開展試點。
按合作協議,國投下屬的中投保受國家發改委委托,負責戰略性新興產業融資擔保風險補償金的運作管理。中投保將聯合股權投資基金、地方擔保機構、再擔保機構、銀行等合作機構建立工作體系,將60%以上的風險補償金用于補貼合作擔保機構。風險補償金將與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協同聯動,共擔風險,為創業投 資基金已投資企業提供債權融資擔保服務,全方位支持企業發展。
事實上,部分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企業由于抵押物少難以獲得銀行貸款。通過風險補償金可引導金融機構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建設和企業發展提供更多融資支持。此次設立風險補償金,是按照國務院關于改進政府投資使用方式,通過擔保補貼方式支持社會資本參與重點領域建設的有關要求,針對市場失靈環節進行的探索。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政府以真金白銀的風險補償金來補貼合作擔保機構,政府來承擔最大的風險,這一方式進一步激活金融機構、投資機構的資金進入實體經濟。
董登新指出,國家大力扶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特別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大數據、新材料等領域,有很多中小微企業正在做出努力,這背后是大量高智力年輕人在辛 勤創業。這樣的企業很難有符合金融機構要求的抵押物,就更談不上能夠得到銀行的貸款,所以很多中小微企業無法“甩開膀子”做事業。對金融、擔保機構來說, 企業沒有符合要求的抵押標的,面臨巨大的貸款收不回風險,所以手中貸款無法發放給中小微企業,金融、擔保機構也很無奈。眼下,國家通過風險補償的形式,形成了強大的聯保機制,利好金融機構、擔保機構和中小微企業。“一方面為金融機構、擔保機構大幅降低貸款風險,另一方面為優秀、成長性好的創新創業者提供政府背書,形成了多贏局面”。
董登新還表示,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內的光電子產業、生物醫藥產業、大量科研人員創業等,都需要強大的金融支持,武漢獲國家新興產業融資風險補償首批試點無疑是一股強大的驅動力。
總部位于光谷未來科技城的武漢嘉儀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發、生產和銷售于一體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該公司研發生產了世界首臺納米級薄膜材料光功率熱 分析儀,這一技術攻克了世界難題。公司董事長王愿兵在得知武漢成為國家新興產業融資風險補償首批試點城市的消息后,高興地說:“如果能得到政府部門大力支持,我們正在推進的薄膜材料檢測實驗室項目必將加速。”